學生群體的健康總是格外牽動公眾的心。近日,國家疾控局發布《學生常見病多病共防技術指南》,首次明確學生常見病“多病共防”的概念,并提出監測和干預措施。新華社記者專訪參與起草該指南的疾控專家,一起來看這份指南的要點。
看點一:這些常見病正在影響學生健康
指南提出,包括近視、超重肥胖、脊柱彎曲異常、傳染病、齲齒、心理健康問題等,是當前在學生群體中經常發生、患病較高的疾病或健康問題,對個體健康與社會適應產生較大影響。
“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,兒童青少年主要健康問題也在發生演變。”安徽醫科大學教授陶芳標介紹,國家疾控局監測數據顯示,2022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1.9%,其中,小學36.7%,初中71.4%,高中81.2%。
學生超重肥胖患病人數和患病率也在迅速攀升,2020年《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》顯示,6至17歲學生超重肥胖率為19%。2019年全國學生常見病和健康影響因素監測與干預數據顯示,中小學生脊柱彎曲異常檢出率為2.8%,脊柱彎曲異?;疾÷试诔踔?、高中階段增長更快。此外,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也需要加以關注。
陶芳標說,我國學生群體單一疾病或健康問題的流行值得重視,特別是同一個體存在2種及以上疾病的情況亟待改觀。
看點二:“多病共防”可以通過行為與環境干預實現
指南首次明確了學生常見病“多病共防”的概念,即“多病中病因相同或具有共同的風險因素時,可采取多病共防策略。”
比如日間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缺乏、靜態行為、睡眠節律紊亂、夜間接觸光源刺激時間過長、營養失衡、親子交流缺乏等往往是學生群體近視、超重肥胖、脊柱彎曲異常和心理健康問題的共同風險因素,通過增加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、充足睡眠和早睡早起、規律生活、均衡營養、加強親子交流等,可同時預防多種疾病或健康問題,達到多病共防的目標。
陶芳標認為,必須要高度關注和重視學生身心健康問題,通過綜合干預和多方協作,實施科學的預防和干預措施,將進一步提高學生常見病防控水平,全面保障學生健康。
看點三:構建學生常見病三級干預體系
中國疾控中心兒少/學校衛生中心研究員宋逸介紹,指南提出要構建三級干預體系,包括一級干預、二級干預和三級干預。
其中,一級干預主要側重于推廣簡單易行、效果可靠的干預技術,創新性提出“6個1”健康生活方式;二級干預注重早期發現高危群體,及時發現遠視儲備量不足、體重持續增加、情緒變化大的學生,加強監測隨訪,實施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,防止單一健康問題向多病共患進一步發展;三級干預針對已出現多病共患的學生,指導學生到專業機構確診和治療。
什么是“6個1”健康生活方式?陶芳標表示,“6個1”可視作日常生活干預技術的高度凝練和全面指導。即保障每天體育鍛煉1小時、校內和校外日間戶外活動各1小時;久坐1小時需要起身活動10分鐘;以娛樂為目的的視屏時間每天小于1小時;三餐就餐時間相對固定,相差不超過1小時;早睡早起,每天減少夜間接觸光源刺激1小時;每天親子交流1小時和互動15分鐘。
看點四:“五位一體”多方協作才能為學生保駕護航
多方協作在護航學生健康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,指南明確將動員各方力量,共同加強健康教育。
“學校能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生活環境和科學的健康教育知識,政府和疾控機構能夠提供政策指導和技術支持,社區和家庭則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習慣。”宋逸說,為了確保多病共防的效果,需要政府、專業機構、學校、家庭和社區等多方面的緊密協作,共同構建一個全面而立體的防護網絡。
實現多方協作,專家認為,關鍵在三方面,首先要確保干預策略的執行具有連續性和一致性,確保過程有組織;其次,必須建立有效的監測和評估機制,實現快速反饋干預效果,并根據反饋結果不斷調整和優化干預策略;最后,需要考慮地區間的差異,因地制宜,使各個區域根據實際情況落實協作模式,確保每位學生都能獲得適當的健康服務。
下一步,有關部門將積極探索并實踐“政府-專業機構-學校-家庭-社區”五位一體的協作模式,以期積累更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體措施。(記者顧天成)
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www.bropke.cn/showinfo-108-322692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