歐陽易佳
一根竹筍有多少種打開方式?脆筍、炭烤筍、煙筍……眼下正值春筍產季,福建建寧一家食品公司內,生產線正開足馬力,將一根根鮮筍加工成筍制品,銷往國內外。
小竹筍做成大產業。福建森林面積1.21億畝,森林覆蓋率65.12%,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。多年來,福建深入挖掘森林潛力,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和木本糧油,持續壯大森林“糧庫”。
倉廩實,天下安,糧食安全是“國之大者”。森林物種豐富多樣,蘊藏著豐富的食物,是天然的大糧庫。我國有34億多畝森林、8000多種木本植物,蘊藏著豐富的食物資源。踐行大食物觀,要向森林要食物,夯實綠色糧倉。
數據顯示,森林食物已成為繼糧食、蔬菜之后的我國第三大農產品。全國森林食物年產量超過2億噸,人均森林食物產量約130公斤,居世界前列。
今年,中央一號文件將“確保國家糧食安全”放在重要位置,明確提出要“開發森林食品”。
“森林‘糧庫’的‘糧’是一個寬口徑的概念,不再是傳統糧食,更準確地理解,應該是‘食物’。”北京林業大學國家林草經貿研究院院長程寶棟認為,森林提供的食物種類主要包括木本糧食、木本油料、菌菇類、蔬菜類等,同時,森林灌木叢中的動物還給人們提供肉食和動物蛋白。
業內人士表示,各地應立足資源優勢,積極向森林要食物,科學利用林地資源,大力發展林下經濟、木本糧油和經濟林,持續壯大森林“糧庫”。
近日,湖北房縣紅塔鎮沙坪村核桃林下中藥材基地迎來豐收季,基地里白芍花相繼盛開,農民在林下忙著為白芍鋤草松土。
林下經濟帶來好“錢景”,助力森林“糧庫”增值。沙坪村依托豐富的林地資源,因地制宜發展柴胡、白芍、黃連、天麻等林下中藥材,做強做優林下經濟,實現了農民增收。
從沙坪村向北看,在河北侯家寨鎮房山溝村,村民們正忙著在板栗林下種植丹參苗,栽苗、填土、壓實,動作嫻熟。“種中草藥不僅能增加收入,還利用了林下土地,發展林下經濟,一舉兩得。”村民楊學軍高興地說。
林下“掘金”,“美”“富”雙贏。業內人士認為,各地應堅持充分挖掘林地資源,立體、集約發展林下經濟,實現一地生多“金”。
擴充森林“糧庫”,“以綠生金”創新路。為實現生態經濟雙贏,今年春季以來,陜西綏德林業局采購了一批既可綠化山地、又可掛果的陜北稀有樹苗,用于打造特色經濟林。
“最近我都往山上種樹,每天工資能拿220元。”趙家坬村民趙國軍說。據了解,趙家坬村山地建設特色經濟林106畝,栽植西梅、鮮食杏、雞心果、海紅果等6000株。建設木本油料基地126畝,栽植文冠果13975株,預計3年后掛果。
據悉,在我國,每年新造、改培經濟林面積2000萬至3000萬畝,全國經濟林掛果面積占總面積的67%左右,經濟林產量增加潛力和空間仍然很大。
防護林網為森林“糧庫”撐起綠色屏障。在“三北”地區,一條長長的綠色屏障——農田防護林網迎風而立,不僅改善了農業生產環境,還促成了“三北”地區農田林網化面積和糧食產量“雙增”趨勢。
數據顯示,三北工程累計營造帶片網相結合的區域性農田防護林165.6萬公頃,有效庇護的農田面積達3021.4萬公頃,農田林網化率達到44.1%,基本根除了危害農業生產的“三刮四種”現象,工程區累計增加糧食產量4.23億噸,年均增產1058萬噸。
豐富食物“資源庫”,唱好農業“山海經”。業內人士認為,“大食物觀”的提出,為森林“糧庫”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。應不斷拓展木本糧油產業鏈,深化林果、林菌等綠色食品加工,增強生態森林食品供給。重點發展林下中藥材、食用菌、養殖及采集加工,引導加工企業向林下集中區拓展;強化功能性代謝物研究,與食品、醫藥領域合作研發功能性產品,提升木本糧油產業綜合價值,實現產業鏈的全面升級。
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www.bropke.cn/sannong/show-16-322986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